今天又來說說清朝時期的高雄愛河,那個時候愛河這個名字還沒誕生,這條河有著很務實的功能,就是運輸,所以河的沿岸到處是小港口的名稱,例如在現在愛河的出海口,以前是叫前金港還有鹽埕港,而當時鹽埕這裡還有兩個愛河支流,分別很簡單的以頭前和後壁來叫他們,所以頭前港就是現在的愛河,後壁港就不見了,已經被埋掉~
話說當年後壁港為什麼會被埋掉? 當年愛河兩岸人口密集,這個河流已經不是河流,是個很道地的臭水溝,不但時常有小孩掉到臭水溝裡,埋掉這個臭水溝還可以多一些用地,解決人口過多無處宣洩的問題,埋掉之後的後壁港,也很簡單的叫大溝頂,以前的人命名地名都是簡單直覺,不跟你拐彎抹角的。
大溝頂的聚落正式成型,雖然現在看起來巷子小又不夠明亮,雖然很努力地多了不少文青店家,但還是隱藏不住輝煌已經過去的往事。
當年大溝頂這裡,販賣著所有在地的民生物資,又因為鄰近高雄港,可以找到不少舶來品,可以說是高雄人的大溝頂百貨公司。
大溝頂最有名的早餐應該就是大溝頂虱目魚米粉湯,一大早就是人聲鼎沸,在地人帶著鍋碗瓢盆來裝早餐。
一大早來上一晚魚肚漿湯真是醒腦,第一次被這種海鮮的鮮甜把腦門衝醒,這通常是咖啡的工作。
大溝頂虱目魚米粉湯的米粉是屬於粗線條的米粉,這種飽足的粗米粉加上虱目魚湯就已經非常經典了。
魚肚漿是屬於不規則造型,但是又厚又實,吃個一碗,一整天都很有飽足感。
唯一一個可惜,就是魚漿裡吃得出來有幾根細刺,只能說這是大人的料理,雖然虱目魚本來就是多刺的魚類,但是做成魚漿好像是魚丸,不小心吃到刺,一種暗殺的感覺...
其實選用轉速更高的製漿機或認真的剁起來,應該就可以把刺都打碎。
歷史上的魚刺都是很黑暗的,例如那個很愛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就相信魚可以讓他長生不老,但偏偏魚又有不少刺,不少幫秦始皇料理魚的主廚,因為魚刺被秦始皇砍頭,是說吃魚怕魚刺,就像怕熱怕油還進廚房是一樣的,但誰叫他是始皇帝?
秦始皇吃魚有多鳥毛? 主廚如果端上來的魚料理,魚刺過多,就說主廚想要用魚這個武器害他被魚刺穿破喉嚨,主廚如果把魚剁成像大溝頂這種魚漿,就說主廚想詛咒他被碎屍萬段...
有一天,秦始皇又想吃魚了?! 主廚們想到結果就瑟瑟發抖,顫抖的雙手怎麼料理魚呢? 一不小心竟然把魚一分為二,剁成一半,這下還沒上菜就知道,意思就是要把秦始皇砍成一半吧!
忽然主廚靈光一閃,創意湧現,一不作二不休,把魚一直剁一直剁(X3),連魚刺魚骨都剁成漿狀,再抓成丸子狀,煮成魚丸湯,秦始皇一看這魚丸湯,有魚無刺又是圓滿的丸狀,龍心大悅,因此長生不老。
但,因為魚丸的這個丸字,不行! 很像完,完結的完不能隨便出現,觸皇帝的霉頭,所以就叫魚圓,在那個年代當個主廚,很不容易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